季宁柯·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1949年生于列宁格勒在美术中学院毕业后考入“列宁格勒穆辛娜高等工艺美术学院”工艺艺术设计专业1975年 在电视台科研所工作在大型绘画创作领域,画家完成了国家指定的系列作品(包括壁画、玻璃画、镶嵌艺术、挂毯艺术等):? 基洛夫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 (阿拉木图市)? 苏联哈萨克斯坦科学院 (阿拉木图市)? 东方澡堂《阿拉桑》 (阿拉木图市)? 《哈萨克斯坦》餐厅 (达姆基多夫市)1987年 苏联美术家协会会员参加作品展出包括:1975年 苏联国家联合画展列宁格勒市美术学院大学生毕业作品展1979年 莫斯科市奥林匹克运动招贴画《1980—奥林匹克》展1981年 全苏联画展《民族艺术家》展 莫斯科市1983年 哈萨克斯坦青年画家作品展 阿拉木图市1983年 国家巨幅装饰画作品展 阿拉木图市1986年 《哈萨克斯坦巨幅油画》全国作品展壁毯画《奥特兰》1.6x1.61986年 《我们建设了社会主义》全国作品展壁毯画《东方的情愫》1.7x8.41987年 《联盟国家》全国作品展玻璃画草图《音乐的旋律》 4幅80x80(硬纸板画、胶画)1996年 《油画、静物》专业画展 圣彼得堡市1998年 集体画展 圣彼得堡市斯穆尔艺术文化中心2000年 集体画展《在玫瑰色的展厅里》 巴普洛夫斯克市艺术风格:作为一名现代浪漫主义画家,亚历山大?季宁柯在不断地对完美的追求中展现自己的艺术风格。画家的艺术脉搏在一种孜孜不倦的寻求中延展。出于对东亚艺术文化的向往之情,季宁柯曾一度在哈萨克斯坦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活动,来当地的民族边缘文化和别具特色的艺术思想、不同地域文化和多民族呈现出的风土民情开拓了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和源泉。在阿拉木图的工作期间(1980—1997年),画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带着对山脉起源的深入探究、对于旷野的执著热爱、对于大自然神奇力量的崇拜和眷恋,画家开始对大地、历史和时光的流逝充满了敬畏之情,将自己视为沧海一粟。这使他的早期油画作品中展现出一种简炼和恢宏的气势。他喜欢用刻刀刻画出一种历史的痕迹感,从那些坚固风干的岩石缝隙中、光影斑驳的亭廊木柱上,巍为壮观的大片荒草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凝固的气韵和坚实的质感。作品以风景画、静物画为主,在构图上工整而不乏特色,令人产生一种既陌生又亲切,奇幻迷离的感觉。画家善于运用多种物体透视关系,有时可从中感受到中国山水画的神韵。作品线条严谨而凝练,整体结构错落有致,疏密相间,精确而肯定,带有一种优雅的气质。在技法上,通过多层上色的过程以及色彩的层次变幻营造出一种通透性。作品集《通往阿拉山口之路》、《荒草》系列作品渗透出细腻柔美的艺术格调,富有哲理性的艺术构思,使他成为一位寓意风景画大师。在彼得堡完成的建筑艺术风景油画寓意深刻、特色鲜明,画家延续了并发展了已有的艺术风格。画家曾一度迷恋早期的艺术大师的作品:对小荷兰画派、意大利风景画作进行了详尽深入的研究。在对名作的探究临摹过程中,他也成就了自己的艺术根基。